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同时,会议还强调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专家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领域的表述传递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的积极信号,有助于稳房企信心和居民住房消费预期,推动金融与房地产形成良性循环。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此次会议让房企吃下了“定心丸”,将增强房企发展信心,助力房地产行业加快复苏。
一、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
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科伟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有关房地产的论述归入化解风险板块,并列于三类风险之首,表明化解行业风险仍是明年首要任务,当务之急是要让房地产行业回到平稳发展轨道,避免风险进一步蔓延外溢,2024年房地产政策宽松的主基调不会改变,将继续发力稳主体、稳需求。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应在推动实质性保交楼、企业自救和外部救助相结合,夯实企业自救的主体责任和地方的属地责任方面下功夫。
陈文静表示,当前,房地产风险主要体现在房企债务化解、项目保交付等方面,预计2024年企业端资金支持政策有望继续细化落实。“保交楼”资金和配套举措亦有望进一步跟进,推动化解项目交付风险。与此同时,化解房企风险仍须推动企业恢复自我造血能力,市场销售实质性修复是改善企业资金面的关键,而销售好转有待需求端政策继续托底发力。预计2024年一线城市将继续优化限购政策,核心二线城市有望全面取消限购,更多低能级城市或通过发放购房补贴等方式促进购房需求释放。
二、加快推进“三大工程”
李宇嘉认为,“三大工程”既是新模式的抓手,也是房地产稳中求进的着力点。“三大工程”着眼于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运行与稳定增长,力图解决结构性问题、供需错配、需求断层等长期问题。其中,城中村改造解决的是新市民、年轻人、外来人口的住房需求,主要是低成本的、职住平衡的配租型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解决的是户籍无房户、人才群体、工薪阶层的配售型保障需求,解决商品房需求断层的问题;“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解决的是新时期对于居住生活安全的配套设施诉求。“三大工程”都是在供给侧改革上做文章,以匹配需求,并与扩大房地产内需相结合。
在杨科伟看来,“三大工程”既是拉动投资的重要引擎,也是构建新发展模式、形成多元住房供给体系的关键一环。预计2024年中央将加大对“三大工程”的金融支持力度,如由央行投放补充抵押贷款,为其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解决资金这一主要掣肘。
杨科伟表示,展望2024年,房地产政策有望从三方面发力:第一,以“三大工程”建设为抓手,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三大工程”是住房多元供给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二,落实供给端金融支持,落地执行细则让“三个不低于”、“融资三支箭”、“房企白名单”等措施真正落地见效;第三,下调住房交易税费,通过稳需求进而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