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造(2024)管理创新大会开幕 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
5月23日~24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指导,中国建设报社、同济大学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杭州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浙江大学创新基地进行学术支持的中国建造(2024)管理创新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此次大会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为主旨,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贯彻住房城乡建设部决策部署,搭建全行业研讨交流平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加快培育工程建设行业新质生产力,助力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中国建造的伟力。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景万表示,当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理念、业态环境、组织模式、管理手段、建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建筑产业如何从粗放式、规模数量型,向精细化、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构建新质生产力。如何在变革中、转型中图生存、谋发展,将企业做优做强,是全行业,也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他建议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引擎,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二是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建筑业企业新的竞争优势。三是提高供应链、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水平,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他强调,要坚持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在建造技术、生产要素配置、产业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开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谭建荣认为,新质生产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代表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建造方式。二是新一代制造技术。没有新一代制造技术就没有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技术先进性保证了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三是新一代建造技术。智能建造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智能建造将大数据大模型和大算力应用到建造当中。除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可以用到元宇宙智能空间,通过元宇宙虚拟漫游技术,即使房子还未建成也可以亲身感受房子的样子、舒适程度。此外,拟人化机器人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它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用工荒”难题,还能够代替人力承担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建筑安全性。总的来说,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空间、拟人化机器人,这三项颠覆性技术交叉融合汇聚,将对社会发展产生极大的颠覆性。
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韩爱生以“数智化赋能工程企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结合行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与趋势、当前工程企业数字化现状与瓶颈等内容,提出了“一张蓝图、两个保障、三层架构、四项能力、五大重点”的工程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韩爱生表示,当前,以“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机器人、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叠加上工程企业亟须加速产业链升级与迭代、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和加强风险管控能力、不断积累数据资产挖掘商业价值,以及日趋严格的行业监管等“新形势”,正在不断催化着工程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管理升级。在推动工程建设行业创新升级和培育新型生产力的过程中,全产业协同发展、全周期项目管理、全过程数智应用、全要素生产经营将成为引领建筑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高端对话环节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王铁宏主持。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吴晓波,中国建筑集团原总经济师、中国平安建投原董事长兼CEO鲁贵卿,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李霆,杭州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钟韶,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剑辉,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刘自明围绕如何培育和发展建筑产业新质生产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李霆认为,建筑行业的主要矛盾是碎片化的手工作坊生产方式与建筑工业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最大的障碍在于工业化。而要实现工业化,首先要实现工程项目全流程各专业、各企业之间的数据高效无缝流转和共享。靠图纸驱动工程项目的全流程不是数字化,达不到这一目标。需要引进制造业的产品全生产周期管理平台(PLM),打造工程项目(Project)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PLM),完全依靠唯一三维数字模型作为单一数据源驱动项目全流程,彻底消除数据孤岛,实现一模到底,无图建造。
石钟韶认为,数字化转型策略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涵盖企业级与项目级ERP的全方位协同平台,促进设计院、施工单位、供应商及监理单位之间的无缝对接,推动项目联盟体的有效协同,确保产业链上下游互动顺畅。只有确保数据的高质量,才能进一步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开发出真正推动企业发展的工具。在此背景下,未来DRP(数据资源规划)将成为寻找高效催化剂的基础,为在可靠数据上开展创新提供了可能。
郑剑辉认为,在建造数字化上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要强化认识。作为传统的产业在工程领域推动数字化的难度很大,不是简单的一把手工程就可以推动,必须全员有数字化的意识。二是企业要以价值创造为目标。要强化数字化发展的规划能力、数据要素的管理能力以及落地实施的能力。三是数字化落地。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三个方面做落地实施;一方面以项目管理、业财制税一体化作为项目管控主平台,推动管理的数字化。另一方面加强以数字化交付为中心的产业数字化能力。同时,采用BIM模型赋能工程采购和工程现场的建造,赋能运营,一模到底实现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数字化。